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中80%以上为家族企业。最近5年里,约四分之三的家族企业正在面临交接班。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波家族企业传承,“企二代”群体将纷纷接手父辈公司。

  相比上一代,“企二代”不再经受“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创业艰苦,却不可避免要在复杂的商海变局中踉踉跄跄,在全新的外部环境中求索守业之道。

  我们在上海找到几位中小企业的二代守门人。他们全面接手父辈公司后,逐渐变成全新的自己,带领企业迈向新的历史周期。

  白酒有很强的地域性、非标性。李晨楠认为,“纯手工”“古法酿造”仍是许多品牌最引以为豪的

  神仙大曲,上点儿年纪的上海人都知道,它是上海现存唯一白酒厂——神仙酒厂的经典之作。

  三年前,60多岁的老厂长退休。独子李晨楠成了这家老酒厂的新掌门。入职酒厂前,李晨楠刚收拾好自己的办公用品、资料,从上海某区区委党校辞职。这个复旦大学毕业的古汉语博士,放弃了他刚刚考上的事业单位编制,回去继承家业。

  进工厂的第一天,李晨楠去市场部报到。“也没人教,就跟着前辈一起跑业务。”书生气的李晨楠被一下子丢进全然陌生的市场环境。“酒也不会喝,话也不会讲,甚至我当时熟悉的语言体系都跟客户对不上。”

  学着喝点酒,学会生意经。从市场部“毕业”后,李晨楠算是一只脚踏进白酒圈子。

  李晨楠的办公室在酒厂老厂房二楼一个不显眼的位置,门上没什么特别标识,装修和旁边的员工办公室一样。保持“亲民”的样子或许是一些“企二代”在处理新型员工关系中的惯用做法。但李晨楠的谦逊刻到骨子里。

  老酒厂的核心竞争力在老工人。刚入厂时,李晨楠几乎是全厂最年轻的一个。他逢人便求教,跟着干、跟着学。

  2020年前后,老李厂长“退居二线”,李晨楠开始独立决策。他继续坚持高标准传统酿造技艺,用好企业元老、工匠,神仙酒厂平稳度过新老掌门人接班,也扛过了疫情后的萧条期。

  李晨楠入行的时间,是这个行业由盛转衰的拐点。李晨楠说,十几年前,全国拥有白酒生产许可证的工厂约7000多家,现如今仅不到一半。根据白酒行业的产销数据分析,自2016年起,白酒行业的总产量呈连续7年下滑趋势。伴随头部名酒跑马圈地、二线高端品牌战况升级,像神仙酒厂这样的区域酒企,不得不咬牙挺住。

  在厂里每个岗位轮了一圈后,李晨楠似乎抓住了行业命门。“大多数产业看重生产效率。我的很多‘企二代’朋友接手公司后,第一件事就是推技改、智能生产。但白酒行业不行。”不同于红酒、啤酒,白酒有很强的地域性、非标性。“纯手工”“古法酿造”至今依然是许多品牌最引以为豪的标签。而被列入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神仙酒传统酿造技艺,就是神仙酒厂的法宝。

  “守正才能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不符合行业逻辑的创新也是一种浪费。”比起一些急着想要证明自己的“企二代”,李晨楠的理念似乎更保守,却也更稳健。

  今年,李晨楠瞅准“体验式消费”风口和产品联名热潮,狠狠来了一波创新。近期,神仙酒厂与上海一家冰激凌生产企业、一家化妆品企业联名生产的白酒冰激凌、白酒面膜即将面世。

  近期,整个神仙酒厂将迁至新址办公、生产,有历史年代感的老厂房将改造成一个集消费、体验、研学、生产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业文旅空间,给市民带来沉浸式的白酒制作工艺与文化的体验。

  神仙酒厂还将招募约50人的年轻团队,专为文旅项目、电商渠道、新媒体业务服务。“逆势招人”背后,是老酒厂生意的底气,也是年轻掌门人的魄力。

  设计新厂时,父亲给陈涛上了一课——环保要求必须严肃对待,光污水处理设备就投入1000多万

  每天从大宁家中驱车向北20多公里来到位于宝山月浦长春村的工厂,天黑了才回家。周末偶尔单休,在家睡个懒觉、打场网球,就当是放松。30岁的陈涛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不知疲倦。

  他之所以如此热爱工作,最主要原因:厂是自己家的。1994年,陈涛的父亲陈小来在上海创办阳洋豆业,从租借厂房的豆腐小作坊起步,发展壮大为如今拥有百余名员工的现代化工厂,为多个知名生鲜电商平台做代工。大学毕业后,陈涛回来帮忙,逐步担任“二把手”。

  从学生时代,他就明白,未来要回到上海接班。令他庆幸的是,父母没有过早给他压力,从小“放养式教育”。因为厂里忙,父母照顾不过来,陈涛在老师家寄住了几年。去美国后,从选学校到选专业,父母也都尊重他的选择。在星巴克和店员聊天练口语,刚学会游泳就加入校队去参加比赛,跟着老师上山下海在野外考察几个月,“勇于体验,大胆尝试”。

  这番经历让他成长为一个随性、洒脱、健谈的大男孩,也让他对接手工厂这件事没有丝毫心理负担。相反,他打心底里对豆制品行业充满认同。“这个行业没什么大起大落,始终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能把产品做好,让大家吃得满意,多有成就感啊!”

  至于面子上过不过得去,陈涛觉得“没必要在意那些虚的”。谁说出国留学归来就一定要西装革履出入CBD,待在村里盯生产、四处奔波谈业务又如何?

  陈涛觉得,父亲的远见和细致需要好好学习研究。2005年,陈小来退掉租赁的厂房,带着多年积蓄与银行贷款总共1000来万元,在长春村建了规模化厂房,组建冷链物流车队。陈涛回来的那年,父亲感知到市场变化,又在村里买了块地,筹建规格更高的生产厂房,总投资6000多万元。

  做生意都要花钱,但把钱花在哪里很关键。设计新厂时,父亲给陈涛上了一课——环保要求必须严肃对待,光污水处理设备就投入1000多万元。豆制品厂是十足的用水大户,每天生产用水达几百吨。“客户来考察时都很关注污水处理问题,我们在设计时还特地留了余量,未来产量继续扩大也不怕了。”陈涛说。

  管理也是门艺术。工厂的智能化设备变多了,硬件设施升级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和理念也要升级。对陈涛来说,抓管理的时候如何处理和员工的关系,尤其是以“小陈总”的身份和那些叔叔伯伯辈的老员工打交道,是个大课题。

  起初,陈涛把见客户说的那套搬进工厂,但效果不佳。“比如我跟师傅们说要做异物管控,注重产品中心温度,他们一脸懵,什么叫异物?中心温度又是什么?”陈涛发现,品控相关的专业名词,师傅们并不了解,但若是结合生产流程和细节讲大白话,大家便能理解认同。

  在陈小来创业的年代,渠道客户都是各地的集贸市场和个体户,而眼下是电商时代,光有性价比还不行,要能讲好故事。与90后、00后互联网人交谈,陈小来有些吃力了,陈涛的回归便是及时雨。

  典型的场景是与电商客户谈业务时,他们常用到英文缩写,这对陈涛来说再自然不过。出色的英语表达能力在与行业协会交流时也更有优势。阳洋豆业是上海市豆制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经常参加协会组织的对外交流活动,与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上海办事处也有往来。机会面前,陈涛主动请缨,在交流会上与美国代表亲切交谈,聊行业新趋势和新技术的运用。聊熟之后,他还直接把两位美国代表请到厂里,带着他们里里外外参观。

  在对公司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匆忙从父亲手里接过重担。接手工厂之初,陈歆忙得脚不沾地

  身穿印着微源机械公司标志的黑色T恤衫,踩着朴素的工作鞋,在14000平方米的厂房、100余台机器中来回穿梭,轰鸣的机器、沾在手套与工作服上的机油、天花板上一刻不停旋转着的巨大风扇,这是微源机械总经理陈歆这位“企二代”的工作日常。

  陈歆,1989年末出生,本科工商管理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外企工作。从外企离职后,陈歆又攻读了创业学的硕士,成为一家初创公司的合伙人。“当时我的梦想是在淮海路的高级写字楼里踩着高跟鞋工作。”

  然而,2021年,父亲身体状况出了问题,陈歆在对公司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匆忙从父亲手里接过重担。翻阅历年的数据、了解公司的架构、维持公司的运营、照顾生病的父亲、撑起整个家庭,接手工厂之初,陈歆忙得脚不沾地。

  2022年,陈歆接手工厂一年,微源机械营业额创历史新低。中间有几个月由于订单量太少,甚至出现工人集体放假的情况。工人放假、工资照发,公司财政处于亏损状态。

  财务吃紧,陈歆有了裁员的想法。“裁员名单列好了,会也开了好几次。”但裁员计划却始终没有施行。微源机械有许多十几年的老员工,还有很多夫妻都在这儿工作,一旦裁员,带来的可能是整个家庭的失业。“最后我没有主动裁掉任何一个人,咬咬牙熬了过来。”

  2023年,面对一款未知的设备,员工随口说了一句“我去抖音查一下”,这让陈歆看到新的机会。她迅速组建起“上海微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短视频账号,并以两天一条的更新频率上传视频。

  “通过这个渠道,我们积累了一些优质客户。”陈歆表示,机械加工这个行业很多老板年龄偏大,客户的介绍更多是通过熟人介绍,“很多客户也在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我们做短视频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相当于打通了中间环节。”

  随着宣传方向的调整,微源机械获得一批新的优质客户。订单量回暖,公司财政也从亏钱贴补走到盈亏平衡。经历了2022年的亏损、2023年打平,憧憬2024年,陈歆表示,“希望能盈利,销售额有稳定增长。”

  对自己,陈歆有“轮岗一线”的工作计划。作为总经理,往往是部门管理人员来向陈歆汇报,缺失一些一线的声音。从今年春节开始,陈歆陆续去各个部门轮岗,“了解每个员工最真实的诉求,询问他们的工作经验和遇到过的问题。”

  说到父亲对微源机械的影响,陈歆提到一个故事。“我爸从两台机床把公司一步步做大。”陈歆说,“当我们规模已经很大的时候,他还是会钻到机床下面修机床。”当时还是初中生的陈歆目睹这一场景,哭着说,以后再也不向爸爸要零花钱了。如今从父亲手中接过重担,陈歆表示,“我会永远迎难而上。”

  “含着金汤匙”的年轻一代能否顺利扛起“父辈的旗帜”,既是关乎企业兴衰的“家事”,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国事”。早在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就提出,“要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家实现事业新老交替和有序传承”。

  然而,企业二代接班人面临的挑战极为复杂。他们在短期内或许无法完全继承父辈的威望、领导力、号召力,也可能囿于认知水平和管理经验造成决策的偏差,最终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但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老一辈“扶上马,送一程”的过程中,年轻的“企二代”熟稔新技术、新传播途径,符合现代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他们的接力,往往还会给这些传统行业带来创新势能,并为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化智能制造升级转型贡献力量。

  二代强,民营经济不会“塌腰”。目前,在民营企业较集中的浙江温州,官方培养“企二代”接班行动已经持续三年;上海不少区也通过“青商会”的形式,为不少“企二代”搭建交流平台。年轻人,总要走上历史舞台。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中80%以上为家族企业。最近5年里,约四分之三的家族企业正在面临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