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礼服,在其他平台上卖280元,在拼多多上卖210元,赚到的利润是差不多的。”安徽六安丁集的查兰如感觉自己赌对了,他在拼多多上卖婚纱,经半年的短暂磨合,从每日最高三四千元的销售额,上涨至一年卖出500余万元。查兰如的模式在丁集不断被复制,短短几年,拼多多上一批婚纱商家迅速崛起,不少商家的年销售额达数百万元,甚至逼近千万元。

  因劳动密集、低附加值,丁集婚纱产业是曾经被“忽视”“落下”的经济群体,却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成为电商平台切入下沉市场的重要入口。这些特色产业带上的商家,从家庭式小作坊、密集的代工厂朝着有技术、有创新、数字化的产业方向成长,当他们站上电商平台的C位,既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推动新质供给走到线上集中爆发。

  这样的转变并非是电商行业自上而下对供给侧进行的改造,而是在实体零售式微、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数百万产业带商家集体推动的新模式的诞生,揭示出中国电商行业的未来。

  “凤冠霞帔半出虎丘”,苏州虎丘是中国有名的婚纱城,这里的婚纱占据了国内婚纱市场乃至亚洲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如果在虎丘婚纱城逛上一圈,再走进那些贴着“工厂直销”的店里聊一聊,就会发现70%的婚纱来自丁集,有半数的从业人员是丁集人。

  丁集在哪儿?一个距离虎丘500公里的皖西小镇,当地婚纱产业的名气远不如虎丘。这里的人摸透了婚纱制造产业从原料采购、婚纱缝纫、设计生产、打包销售的整条产业流程,他们在丁集生产婚纱,然后再运送到虎丘这个全国最大的婚纱市场上售卖。

  2018年,随着苏州的产业升级,婚纱生产这种劳动密集、低附加值的产业,成为被淘汰转移的产业,当地政府加速清理整顿。这让丁集迎来了机会,政府招商引资,吸引丁集的丁集手艺人回乡创业。

  查兰如是其中的一员,回到丁集之后,他开了一家网店,勉强将生意维持下来。但实体商家“触网”并不是件容易事,自身线上运营能力孱弱,又赶上传统电商的红利期日渐结束,不得不花高昂的成本购买流量,这让店铺本就不高的利润更加微薄。放大到整个丁集婚纱产业带来看,只有原材料、劳动力等优势,错过了传统电商的红利期,自身又缺乏品牌溢价,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实际上,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城市转移低端制造业的这一时期,像丁集婚纱这样被“落下”的产业集群并非个例。

  同样在安徽省,一个与中药材有着千丝万缕的城市——亳州,从华佗种下第一块药圃开始,亳州人就开始了绵延千年药材生意。但产业大而不强,大多以中药材原料和粗加工为主,产业附加值很低,产品层次不高,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河北沧州距离北京不过100公里,是化妆刷制造的世界级基地,但这里的工厂大多由韩国人开设,外贸订单会优先给到韩国工厂,中国工厂只剩半成品加工可做,一个产品的利润只有几毛钱。

  平度的假睫毛、东海的穿戴甲、汕头的服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数百万特色产业带,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他们从外贸代工或生产批发起步,以性价比这张极富吸引力的名片,形成产业带雏形。但随着供给侧改革、产业升级、外贸订单减少、传统电商成本高企,产业带商家“代加工”“量多价低”的老路遇到阻碍。

  一系列危机之下,到底去哪里才能赚到钱?去哪里找增量?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自然而然发生。

  2020年,传统电商平台流量下滑加剧,经营倍感压力的查兰如决定关闭自己的网店。“银行贷款还不上,工人工资发不出来,日子很艰难。”他在传统电商平台上经营的这家以敬酒服、礼服为主的店铺,最终以15万元的价格转让了出去。

  “拼多多的自然流量更多更优质,新店的启动期更短。”这是查兰如在拼多多开店后的第一印象。在他的店铺中,新上的敬酒服当天就卖出去了,而其他平台可能上架四五天都没反应。对于处在困难时期的商家而言,拥有流量、卖出去货,就有了稳定的现金流,有了恢复经营的信心。

  不久,销售额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传统平台相比,同一盘货在拼多多上卖得便宜,但利润却十分可观。“以前我要拿出10%的收入去购买流量,平台的年费也要五六万元,拼多多是自然流量,没有年费,经营成本更低。”入驻拼多多的第一年,查兰如的销售额就超过500万元。

  拼多多上的赚钱效应在这个婚纱小镇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丁集人主动涌入平台,想要搭乘这辆飞驰的列车。

  “拼多多将消费者和生产者拉到同一个平台,让需求可以精准对接,不仅把利润归还到生产者手中,还能让商家第一时间对产品及供应链做出调整。”一位电商行业资深研究员告诉凤凰网电商,和传统平台相比,拼多多上的经营是商品逻辑而非店铺逻辑,平台将流量倾斜给优质的商品,打造爆品,推动需求集中释放,商家就会进行供应链革新以承接更多需求,成本进一步摊薄,销量规模扩大,也对产业集群形成了反哺。

  在丁集经营婚纱生意的李威对此深有感触,不需要购买流量,拼多多店铺的日均访问量过万,而其他平台店铺的访问量不过三千。他上架的一件新款婚纱在拼多多上成为爆款后,单日卖出百余单。随着爆品越来越多,去年,他盘下了一个500多平的厂房扩大生产,也换上一批更先进的设备。

  这样的良性循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产业验证,中国产业带转型升级的蓝图在拼多多上徐徐展开。

  如今,丁集不再“藏”于虎丘身后,这里聚集了500多家婚纱厂、120多家婚纱辅料厂和600多家婚纱电商,婚纱产业给这座常住人口不足4万的小镇带来了繁荣,年产值超过24亿元。山东平度,发展了四十余年的假睫毛产业在拼多多的带动下“挺起了腰板”,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从业人员超6万,每年生产1.2亿副假睫毛,产值过百亿。江苏东海的穿戴甲,搭乘拼多多的顺风车迎来爆发,从业人数达5万,仅手工穿戴甲年销售额就近30亿元,产量过亿。

  近年来,中国大多数产业集群已经完成从初始劳动力积累到规模型产业带结构的转型,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产品创新研发、建立品牌获取高附加值的能力依旧薄弱。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市场的消费偏好分化,需求快速转向,导致商家们不能及时、精准地捕捉变化,做出调整。

  潮水很快涌来,近两年,婚纱礼服品类的退货率开始上涨,不少商家们焦虑不已。如何改良产品?如何节省成本?又该如何避免低价竞争?

  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的李威,近两年积极改良了敬酒服的面料和做工,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和同行形成差异化。“我们以前做敬酒服,一卷面料的采购价是120元,现在换成了更好的面料,要200多元。同时还通过做工及款式的改良尝试上架新品,现在原创敬酒服的售价已经从最初的130元,涨到了200多元。”

  去年马面裙的爆火给查兰如带来了启发,在他看来,特质面料及专利款式能够在同质化的产品中迅速脱颖而出,但马面裙选用的独特面料需要找工厂开模定制,最低投入要20万元。“我们以款式创新为发力点,做原创礼服的设计,在拼多多上节省的投流费用,正好拿出一部分用作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销量越来越高了。”

  今年8月份,拼多多宣布正式启动“百亿减免”计划,未来一年将减免商家100亿元交易手续费。近两个月,拼多多又陆续推出多项费用退免权益,下调店铺保证金及提现门槛,免除商家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等,通过“真金白银”的扶持和减免,助力商家及产业带转向“新质”发展。

  “新质供给将引领电商行业走向更健康可持续的道路。”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向凤凰网电商表示,实现新质供给是电商行业摆脱低价价格战的新思路,关键在于,商家能否真正将供应链能力与平台数字能力深度融合,提升盈利能力,改善消费体验。

  拼多多此刻推出百亿减免的一揽子政策,如一场及时雨让李威感到酣畅淋漓。以新增的技术服务费减免权益为例,按照800多万元的销售额计算,每年他将节省近四万元。从拼多多节省下来的运营成本投入到创新产品中,也提高了产品质量、销量,显著降低了退货率。“原创产品销量好,让我们产业带商家有了做自主品牌的底气。”

  推动产业升级并非一蹴而就,拼多多打破陈规推出的百亿减免和新质扶持一揽子计划,实际上是推动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的一次深刻实践,打开了自主品牌的大门,推动中国制造从幕后走向台前。

  丁集的婚纱、沧州的化妆刷、平度的假睫毛、东海的穿戴甲......这些产业集群在拼多多上找到了对应的新锚点,以新质供给驱动当地经济增长。中国电商的未来,也将在这些产业集群的合力推动下,迈入新质供给的全新时代。